92449浏览器打开标准版V13.5.4(2025已更新)—湖北之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郎博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近日,烟台大学祝斌教授与北京化工大学梁正良老师、南京师范大学武雷教授、苏亮亮博士在暗物质直接探测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突破,显著提升了轻暗物质的探测灵敏度。该研究成果以“Probing Sub-GeV Dark Matter via Plasmon Excitations in Semiconductor Detectors”(“通过半导体等离激元探测轻暗物质”)为题,发表于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祝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92449浏览器打开
桐城派的核心论点展现出“以和为贵”的批评主张。姚鼐在《复鲁絜非书》中对文章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有形象的描述,又从天地之道演化出诗文之道,指出文章作为天地的精华,亦可分为阳刚与阴柔之美,并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兼具这两种美。虽然姚鼐在审美取向上较欣赏阳刚之美,在实际创作中偏向阴柔一途,但在文学批判中则追求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姚鼐《海愚诗钞序》曰:“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柔者至于颓废而阉幽,则必无与于文者矣。”这就是说,创作者可以偏嗜阴阳刚柔其中一个方面,但不可以完全失去另一方面。“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姚鼐此处“贵”的着眼点即在于调和,即刚柔相济。姚鼐的这种认识又深刻影响了曾国藩。曾国藩将阴阳两极推演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以气势为太阳之类,趣味为少阳之类,识度为太阴之类,情韵为少阴之类,又以八字为论:“阳刚之美曰雄、直、怪、丽,阴柔之美曰茹、远、洁、适。”(《曾国藩全集·日记》同治四年正月廿二日)与姚鼐相似,曾国藩虽然对于古文的风格做了区分,但也讲求雄奇与淡远的调和。姚鼐与曾国藩的这种调和思想又影响到张裕钊和吴汝纶等人。除风格论,姚鼐以学问之事有义理、考证、文章三端,“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述庵文钞序》);就诗学主张言,直言“镕铸唐宋,则固是仆平生论诗宗旨耳”(《与鲍双五》)。无论是“相济”还是“镕铸”,从根本上讲都体现了儒家“贵和”的思想主张。
92449浏览器打开她的博士生导师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委会”)荣誉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平秋。据刘蔷回忆,安平秋曾用一条河流来形象地比喻古籍事业。安平秋提到,古籍事业就像一条大河,上游是古籍收藏和保护工作,主要由图书馆完成;中游是古籍整理和研究,由高校和古籍研究机构承担;下游则是古籍影印和出版,主要由古籍出版社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