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5cc天空与你同行进阶版V14.7.3-湖北之窗
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进入了科技大爆发时代,很多元素相继被发现。但这些发现是零散的。包括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内的化学家们一直在思考,元素性质有没有规律?它们是有内在的联系,还是仅仅是大自然偶尔为之、不成体系?门捷列夫日思夜想,甚至因为用脑过度,经常发生眩晕。功夫不负有心人。1869年,在他35岁的某一天,因疲劳入睡的他,在梦中,看到了一张表格,元素们在这张表格上整齐排列。门捷列夫从梦中惊醒,就此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t35cc天空与你同行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不仅是著名作家,更是行走文学的践行者。阿来新书《去有风的旷野》呈现了他作为植物学痴迷者和博学者的侧面。在阿来笔下,风景不再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板”,也是自己深藏的内心世界。
t35cc天空与你同行昭公十七年,孔子27岁,已经身在曲阜;不然则难以“闻之”,更难以“见于郯子而学之”。据《礼记·儒行》,孔子晚年对鲁哀公问,说自己“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这都是入乡随俗养成的习惯,并非刻意穿戴“儒服”。“长居宋”既然能够与长达十六七年的“少居鲁”相提并论,可知时间不会短,故可断言:孔子弱冠之年以后,“居宋”最少有3年以上的时间,否则难以养成终身戴“章甫之冠”而未改的积习。也就是说:在23岁之年,孔子仍然居住在宋国。那么,取其23岁到27岁的中间年份,将其重返曲阜的时间定于25岁之年,当为合理推断。如此说来,青年孔子“居宋”,在18岁到25岁之间,有7年左右。这相当于现代学子读本科与硕士研究生阶段,其意义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