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688cm奥马13262_132688cm奥马13262下载Plus版V4.19.5(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
杨哲: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主要用户易受流行文化影响,这对思政课接受度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海量信息及多元化观点,有时候会发展成故意“唱反调”,增加了形成价值共识、筛选辨别真理的难度。比如过度娱乐化导致大学生思考缺乏深度理性,阻碍他们看清现实本质。另一方面,有些错误的社会现象,只要用好了、用准了,也同样可以出现在课堂上,作为反面案例切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明辨审视。
132688cm奥马13262
宋明时期,逐渐崛起的心学一脉给孟子学又带来了新的气象,心学家侧重自身精神与孟子的会通,这种对孟子思想的接受方式在子学传承历史上屡见不鲜,所以此种孟学传统亦有子学色彩。宋明时期的几位心学巨擘的思想源头都被归到孟子那里,如陆九渊自谓其学“因读《孟子》而自得之”(《陆九渊集·语录下》),陈献章则被时人称为“活孟子”(《明史·陈献章传》),王阳明“致良知”学说更是直承孟子理论。这几位心学家作为孟子思想的直接传承者,他们却都没有对《孟子》的专门注疏作品,大概因为心学认为心即理,只要发明自己本心,便能与孟子之心相契会,立文字来说明这种体验纯属画蛇添足,这种由“自得”而体悟到的孟子真精神才能造就“活孟子”。可见心学家对孟子理论的传承不是偏重义理的解析,而是偏重心灵的体验,追求在实践中展现孟子的真精神,他们用自己生命活动与《孟子》相交融,双方相互诠释彼此。许多诸子学派思想在后世的传承亦与之类似:诸子本身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践者,诸子本人的真精神直接地贯注在他们各自的实践活动中,间接地呈现在他们所著的子书中,而后人必然会有与之相类似的实践,人们在相关实践中的心灵体验便能会通相关诸子学派的真精神。这种“会通”常常没有义理解析、文本注疏等形式的加持,仅呈现为一种“隐性的接受”,后世的隐士对于老庄道家,帝王对于申韩法家,侠士对于墨家思想,及此处的心学家对于孟子思想,都体现着这种子学传承中基于实践层面、臻于精神境界的“会通”。
132688cm奥马13262《我的战争都埋在诗里:艾米莉·狄金森传》的书名来自狄金森的诗句,全书734页,让人期待这么厚的书足以把安静、社恐,很少出门远行的狄金森完全写透。坦率说,我对诗人的经历与内心,比对她的诗更感兴趣,想通过传记看到她不愿示人的一面。这么多年读相关狄金森的纪念文章,总觉得她的形象与她真实的人之间,有层看不见的隔阂。这位在世时只发表了不足10首诗歌的诗人,把自己保护得太好了,但这似乎不是构成传记作者难以打破常规的理由,花费了这么多篇幅,但整本传记更接近于一堂作品赏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