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通讯员 翁小卉)为了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出真知,在感知中悟真理,深入了解我国国情,增强实践能力,华中农业大学赴广西百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广西百色结合红色文化教育开展三下乡活动。
百色是革命苏区,遍布红色足迹,也是我国脱贫攻坚重点地区。实践团队首先抵达百色田阳区芒果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开展三下乡实践调研。 “万亩芒果基地”全称是“田阳县20万亩农林生态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科技试验园200亩提升改造项目”,“百色是芒果之乡,这个万亩芒果基地是属于粤桂协作结对帮扶项目,完全建成以后将会帮助到周边上万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基地的负责人跟实践团队介绍基地时,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与欣慰。
图为实践团队正在与果农交流
在走访田阳区的芒果种植户的时候,实践团队实地走访发现散户种植的芒果在遭遇虫害时往往直接喷洒大量农药杀虫,果农在种植过程中存在过度施肥和虫害率难以降低的现象,施肥具有不科学性。针对当地芒果种植业地情况,实践团队在基地开展以农村知识为基础的科普知识讲座,并根据当地乡村出现的问题连线华中农业大学相关专家教授,努力为当地关于芒果种植的问题献计献策。当地果农也热情咨询一些当地农作物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由于今年在芒果收获期时遭遇高温天气,“要如何能最大效益保证芒果质量”的问题屡屡被提及。气候问题是农业中的大问题,实践团队也因地制宜地反馈给果农们种植和管理的建议,建议果农们再采取降温措施的前提下,尽快采收并运输外销。
在和实践团队的交流时,当地果农力荐实践团队品尝香甜的百色芒果,“百色芒果好吃啊,香甜可口,汁水又多,个头又大,但是好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百色的芒果好咧”。听闻果农在抱怨芒果的销售难,销售大多只能摆摊或者在朋友圈进行售卖,实践团队便建议果农尝试进行互联网销售。由团队成员李凯星牵头,团队成员们当场变身小小销售员,通过社交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手段发布宣传,不仅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购买香甜实惠的百色芒果,也为宣传百色芒果贡献微薄之力。基地负责人也介绍到,百色田阳区目前也正尝试结合各大直播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宣传,打造“互联网+百色芒果”的品牌产业,打响百色芒果之乡的名号。在进一步提高果农收入的同时,提高百色芒果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了解百色芒果,了解“芒果之乡”田阳。
图为实践团队正在乡民家中帮助干农活
告别热情好客的果农们,沿着乡道一路调研,实践团队走入了百色靖西市岜蒙街的陆大爷家中,观察到屋子里都是灰扑扑的,墙是灰色的,柱子是灰色的,水泥地是灰色的,连头顶的瓦片都沾满了灰,客厅有一半的地方堆满了金黄色没有剥开的苞谷。于是,实践团队便陪伴这名86岁的老人和老伴劳作了一上午。在实践团队热情地陪伴下,陆大爷止不住笑意地讲述着自己的人生故事:陆大爷年轻是村子里的乡村教师,在村小担任全科老师,至今还留存着当年批改的作业。但是村子贫困,自己的学生包括自己的孩子在成年后纷纷外出打工谋生,两口子便成为了空巢老人,除了过年,见不到孩子,而在村子里,像他们这般的老人可不少。
实践团队后续在岜蒙街的走访也发现,目前村子里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而老人们几乎听不懂普通话,只会讲壮话,这让老人们的生活异常苦闷。实践团队成员能给予陆大爷的陪伴只有短暂一上午,而乡村振兴发展的路上,这些老人和孩子需要的陪伴或许远不止于此。将乡村振兴从脱贫走向更好的生活的路上,广大青年干部也是增添人文关怀的关键人物,实践团队离开时,岜蒙街活动中心里,青年村官正在规划岜蒙的精神文明建设,期望能真正给村子中的孩童和老人送去更多温暖。
图为实践团队正在做乡村调研
“在这里生活肯定好呀,比原来在山里方便不知道多少倍”。在靖西市老乡家园易地搬迁安置点中,实践团队化身防疫志愿者深入老乡家园,向居民们发放精心制作的卫生宣传册,宣讲百色起义故事,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当地脱贫攻坚现状。
“我们观察到社区中的老人都非常怀念原来山区里耕种的田园生活,社区是怎么快速让乡民们转变生活方式的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呢?”团队中的冯鹏翊向居委会工作人员提出建议,居委会工作人员回应到“乡愁问题确实是异地搬迁面临的一大问题,我们很难一下子转变老人的观念,只能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缓解居民们的情绪”,原来,社区早已经设立专门的活动中心,定期开展例如包饺子剪窗花等活动,来拉进乡亲们的距离,让乡亲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图为考察果树与鸡共生的生态果园
短暂七天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意在让青年学子深刻感受到我们国家对于脱贫攻坚部署的严谨细致,领悟“脱贫攻坚是如何干出来的”。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胡长敏教授也勉励同学们“期望你们能将实践所得所感带到学习中,将来有机会,为乡村振兴添上属于青年学子的亮丽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