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栏目

 > 新闻中心 > 人物

|
|

湖北黄州罗细双:清廉守正坚持“三勤”, 担当实干守住“三心”

发布时间:2022-08-31 16:27:30 来源:平安黄冈

  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天下太平,是你永恒的向往;百姓安宁,是你的理想追求。你用浑身正气维护一方安宁,你用担当负起沉甸甸责任,你们用责任捍卫国策尊严,你们用生命音乐谱写动人乐章。你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冲锋;你只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忠诚。

  罗细双,53岁,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黄冈市公安局黄州分局东门派出所教导员。他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始终注重加强廉洁自律意识,做到清廉守正,勤勉务实,时时刻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执法、秉公办事。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公安机关群众满意80名警察”、黄冈市“十佳民警”、“最美基层民警”、“黄州区优秀政法干警”、黄州公安“社区警务之星”,并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湖北黄州罗细双:清廉守正坚持“三勤”, 担当实干守住“三心”

  廉洁从警 正身律己

  “己身正,不令而行,己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导员,他始终把自身廉政建设摆在首位,工作中坚持做到勤学、勤省、勤悟。一是勤学。勤于学习党的廉政建设有关禁令规章,熟知谨记《准则》《条例》,真正做到将廉政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入脑入心”;二是勤省。廉字当头,一日三省。他常常将各地发生的违规违纪典型案例进行反复学习,深刻剖析,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三是勤悟。工作中,每次处理案件,每次进行决策,他都要反复思考,严肃认真开展廉政风险评估,做到既果断干练,又严密谨慎;在自身言行等小节方面,对自己更是从严要求,坚决杜绝“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坚守廉政纪律底线。

  忠诚履职 锻造铁警

  风清气正催生战斗力,秉公执法才能赢得民意。他始终秉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信条,时刻牢记“一岗双责”要求,积极探索创新队伍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方法新举措,筑牢队伍防腐拒蚀的思想堤坝。一是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将廉政作为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每月组织集中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重温入党入警誓词,开展警示教育等,为民警思想“设红线”“架高压”“布雷区”,让民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对党纪法规不敢违、不能违。二是做实做细谈心谈话。时刻掌握民警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及时消除问题隐患,引导民警遵纪守规。截至目前,先后对21名民警、辅警进行了廉政谈话,使民辅警保持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心态。三是扎实开展家庭助廉。将良好的家风建设作为民辅警八小时之外活动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建立民辅警动态通报制度,及时向家属通报民辅警工作实绩、现实表现等情况,并通过家属座谈、上门家访等形式,与民辅警家属开展良性互动,切实将八小时之外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每名民辅警家庭。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近年来,东门派出所这支队伍没有出现任何违规违纪现象,锻造出一支清廉、忠诚的铁警队伍。

  心系群众 执法为民

  他始终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忠诚使命、忠诚民意、忠诚履职,在工作中做到热心、公心、恒心。一是热心。“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是涉及群众的案件,不管大案小案,案必躬亲,热心对待,亲自指挥侦破,给群众以交代、还群众以公道。2021年10月初,辖区一小区周边一夜间50余辆小车被划伤,经济损失近10万元,他带领民警连续鏖战36小时,从海量视频中搜寻线索后,通过摸排蹲守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二是公心。秉公执法方能赢得民心,无论处理什么案子他都坚持秉公执法、不偏不倚、不枉不纵。三是恒心。作为基层指挥员,必须有一颗敢于担当、不畏艰险的“恒心”。近年来,他共办理刑事案件160余起,刑事拘留100余人,行政案件720余起,行政拘留450余人。也正是“恒心”使然,他和全体民辅警一起栉风沐雨、忠诚履责、开拓拼搏,有效压降了辖区发案率,提升了破案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每当有受害群众为他的执着和艰辛付出所感动,送来锦旗和感谢信,或是要用宴请等方式表达谢意时,他都以“人民公安为人民,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句朴实的话语婉言拒绝。

湖北黄州罗细双:清廉守正坚持“三勤”, 担当实干守住“三心”

  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但是他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廉洁自律的崇高品质却深深感动了单位的每位同志,真正发挥了“头雁”作用,他是民辅警心中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好榜样!(来源:平安黄冈 图文:雷洪 郭子华 张圣其 周松)

湖北黄州罗细双:清廉守正坚持“三勤”, 担当实干守住“三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湖北之窗新闻网 | 湖北本地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 Copyright © 2013-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未经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镜像。来源非湖北之窗新闻网的稿件系转载,本网不承担任何转载带来的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鄂公网安备 42112402000118号 鄂ICP备19006709号-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新闻投稿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na_hbnews@163.com

互联网反网络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