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之窗新闻网讯(通讯员汪革家、熊小刚、袁亿臣)作为湖北省英山县“最美乡村”的郑家冲村,近十年来发展的飞跃变化,从脱贫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一步一个新起点,一年一个新变化。11月22日,我们慕名来到英山县孔家坊乡郑家冲村进行了采访,探寻了郑家冲村从一个山里穷窝窝到今天独俱特色的美丽乡村的变化。
集生态环境洁净,青山绿化布局,一家一模式,一户一特色的小庭院。利用休闲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加强村自治和坚持党的各级领导,狠抓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振兴乡村为抓手,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公益设施建设广泛发展,让公私利益发展齐头并进,让百姓提升幸福感。村两委一任接着一任干,引导群众走产业化道路。
郑家冲村,地域面积仅有2平方公里,其中森林占据1628亩,仅有263亩耕地。昔日崇山峻岭赋予了郑家冲村美丽的山水风光和优质的绿色生态,却也常年阻隔了它与外界的联系。全村134户,425人,原有贫困户58户181人,贫困人口一度占总人口的45%,曾是英山县78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因村子处于环山之间的低凹处,可谓是:一条道路通山顶,一流溪水到山底;被人们称为“穷窝窝”。
从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开始,郑家冲村依托着仅有的263亩耕地,借助神峰山庄的生态农业发展优势。开启了“穷窝窝”变“聚宝盆”的逆袭之路,走上了依靠青山绿山建设了名扬山外的最美乡村。
“穷山沟沟不用愁,找准方向有出路。依靠政策项目活资源,依托自身条件发展产业,只要有梦想,振兴乡村有前途!”这是村支部书记郑在旺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
近几年来,郑家冲村对接市场为主体,与神峰山庄联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让一个落后贫困的山沟村逐步走向富裕;让一个昔日的穷山窝变成了今天闻名县内外的美丽乡村。
理顺机制、增强“造血”、让经济活起来。郑家冲村地处孔家坊乡神峰山庄上游,与新铺村紧紧相连,是典型的山区小村。要想抓发展,必须集体和村民先脱贫。未脱贫前,贫困人口56户,181人。低保24人,五保5户5人,是全县首批确立的71个贫困村之一。地理位置差,交通不便,可利用和发展资源欠缺,如何脱贫是村里的一大难题。
“要想尽快抓出成效,村集体经济必须通过‘三资’清理发展壮大。”郑在旺提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日益增加。然而,权属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也阻碍了基层发展。郑家冲村现自用固定资产不多,旧村部138平方米,猪场1200平方米,五保点、易地搬迁共150平方米;现有发展可利用资源少,只存园地3.6亩,养殖水面10亩,林地60亩,广场用地300平方米,光伏发电50千瓦,年创效益40万元(含村贫困户股份)。从数据可以看出,郑家冲村过去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情况困难,发展条件、环境受到制约。何谈振兴乡村经济建设,何谈建设美丽乡村。
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郑家冲村没有让这些不利因素阻止发展,而是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找准发展方向,以增强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实力为重点,将精准扶贫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治理建设、发展村集体经济相结合,着力构建长效的富民强村增收体系。
近几年,郑家冲村得到县政府、县政协、财政、红十字会、移民局、扶贫办、妇联、组织部等多部门近百万元的扶助资金,借助政府项目资金,该村着力增强“造血功能”,将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村里修通了2公里村、组主干公路,安装94盏路灯,使小村落夜如白天,出行方便。修建水利,实施农网改造,修建卫生室,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大力发展民生工程,打造“美丽乡村”。该村还投资200多万元,兴建村部、广场,建设长远的为民服务机构和项目。
市场对接、盘活资金、让村民富起来,让村民长期有事做。经村两委一班人经研究后,决定与市场对接,与企业联姻,建设长效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体系。将小钱变大钱、死钱变活钱、变一次性收益为年年稳定收益,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
“想为人民所想,急为人民所急,作为基层干部把村经济发展好了,百姓个个愿意在门口安家这就是硬道理”郑在旺常说。该村建了多支以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为主要成员的先锋模范执行队伍,这批队伍在决策落地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少数带动多数人的作用。
开展“土地流转”发展种、养基地,将200亩土地流转到神峰山庄,发展果木、蔬菜、鱼牧等基地,村集体与农民得到双赢,农民农产品亩增收达800元,神峰山庄成为村农副产品的定价保护销售基地。村里养猪年产600头,承包到户,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
村里还自建电商平台与神峰山庄对接销售年实现纯收4万元。为了实现资产灵活运用,村里将美丽乡村旅游驿站、200米长的葡萄景点、茶园20亩承包给农户,既充分地增加了村男女老少就业岗位,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就业脱贫,集体收入不断增长,如今村民年人均增收900元。
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郑家冲村一方面积极整治村庄环境,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民拓宽增收渠道。过去,郑家冲村有70%的村民都外出打工,村里的土地都荒废。而今,大多回乡就业创业。打工青年郑伦云回乡办茶厂;办养蜂场;做电商不仅带动全村大批青年积极参与,还为村民提供许多就业岗位。如今当选上村干部的他,更是村里创业和发展产业的领头人。
如今,村里引进市场主体神峰山庄,成立了村自强互助脱贫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了荒废的土地220亩,建起了果木基地、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和旅游地。“现在我们村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基本没有了荒地,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务工收入、土地流转费等3份收入。”郑家冲村党支部书记郑在旺说。
郑家冲村有了经济的后盾,建设美丽乡村,加大了乡村振兴的步伐。让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发展,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自从电影《西河十八湾》放影后,郑家冲村这所美丽乡村更是响彻省内外。郑家冲村人没有停歇,近3年来,利用政府的衔接资金,先后投资350多万元深化道路扩宽,安全防护,铺柏油路1.86公里,加强垸组环境整治,建设公路垸垸通,路灯到垸出行方便。建拦河垻,清理河道2公里,建大小桥梁10座让村里集体设施更加完善。
抓软件建设不放松。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道德建设发展;建“清风长廊阵地”打造清廉宜居;建“红心之家”阵地,打造五美红垸,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如今的郑家冲村是山美,水美,居住环境美,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比蜜甜。二组村民周爱玲,过去丈夫在外打工腰椎受伤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公婆年迈多病,一家人举债维生。近5年,以市场主体神峰山庄进入郑家冲村,周爱玲一家迎来转机,她家3亩土地流转给山庄,每年可获1500斤稻谷;周爱玲应聘为山庄剧团的演员,公婆在基地也找了份活干,一家人年收入10万元以上。现在,周爱玲已经成为了神峰山庄武汉常青店的店长。
2022年,郑家冲村村集体年收入过1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6300元左右,一举成为全乡的集体经济实力村之一。用村支书郑在旺的话说;如今郑家冲村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壮大,过去说是农民种田地,如今我们叫村民就业,全部解决了就业问题,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钱赚!”真正是让乡村美起来,让村民富起来了!
这几年郑冲村依靠国家扶贫政策,乡村振兴,在市场主体的带动下,郑家冲村结合产业发展,拓宽乡村旅游发展,不仅打造了铁猪三项、桃源村口、休闲凉亭、古拱桥、石板路、挂天瀑布等观光景点,还荣获了“省首批乡村旅游扶贫观测点”、“全省美丽乡村试点村”等称号。
周末早上9点,村民王登平家的院子里非常热闹,村民郑小春带着几个妇女在跳广场舞,伴着动感的旋律,村民排好队伍,跟着教练踏歌起舞,个个神采奕奕,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村里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了,我已经坚持跳广场舞两三年了,瘦了几十斤,现在村里也有很多人跟着我一起跳舞了。”郑小春说。
通过跳广场舞,增强村民群众的生命活力,提高生活质量,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村民的文化品位,使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如今一个不足500人的村子,在家居住就业的人占70%,村里一直把村风文明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坚持立足“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宗旨,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开展了“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最美农家”、“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等文体活动,使村庄处处盛开文明之花,时时彰显时代新风貌,让腰包鼓起来的农民精气神也越发抖擞。
如今,走进郑家冲村,一幅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的宣传画,一面面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的彩绘墙,随处可见,犹如一阵阵文明清风扑面而来,这些“会说话的墙”富有温情、颇具个性,处处散发着文明新村的气息。
这些与时代合拍、同时代进步的文明新风正在郑家冲村遍地开花,宛如村民房前屋后灿烂的鲜花一样争奇斗艳,让村民共享着美好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事实证明,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地方,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更快。乡村美丽了,百姓富足了,振兴乡村的步伐也就快了。而今的郑家冲村依托神峰山庄,已成为了农家电影摄影地、生态农副产品供销基地、党建学习典型地,还将成为二十大的学习宣传基地。
(审核编辑:童曙明)
湖北之窗新闻网 | 湖北本地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 Copyright © 2013-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未经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镜像。来源非湖北之窗新闻网的稿件系转载,本网不承担任何转载带来的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鄂公网安备 42112402000118号 鄂ICP备19006709号-4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新闻投稿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na_hbnews@163.com